查看原文
其他

大力加强智力投资 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2017-02-22 冯之浚等 战略与政策论坛

大力加强智力投资  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冯之浚,潜    伟,方    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一轮改革大潮涌起。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我们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实现我国新一轮经济社会改革的胜利进行,需要以人为本,需要充分重视人的重要作用,需要大力加强智力投资,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否则改革的深入、政策的实施都要落空。

1  开发人力资源,变“人口红利”为“人力资源红利”

        我国是人口大国,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大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2012年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2015年劳动力规模由2012年的9.37亿降至9.11亿人,已出现连续4年的下降。这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出现,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过去三十多年里,“人口红利”带给我们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推动了高储蓄、高投资的经济增长。从长期看,总人口中劳动人口比重将减少,“人口红利”正在加速衰退;人口的老龄化和青壮年劳动力供给速度的持续下降,将抬高国内劳动力成本,经由劳动力要素供给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储蓄和资本积累两方面,影响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速度。

        我们需要寻求延缓“人口红利”衰退的办法。延长退休年龄是一个办法,放开“二胎”政策也是一个办法,但这都是治标不治本,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改变思路,变增加数量为提高质量,大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变“人口红利”为“人力资源红利”,则有事半功倍之效。教育和医疗不仅仅是民生问题,更是事关将人口培育和开发为人力资源,理应引起高度重视。从优生优育到健康卫生,从学龄教育到高等教育,都需要加大投入;改进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制度,也可算作是加大智力投资的一种渠道。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开展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拓展我国的“人力资源”,使经济增长的红利模式建立在劳动力质量,而不是数量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加智力资本投入,实现以质量代替数量,变人口数量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

2  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就业供需结构

        就业是民生之本,增加就业岗位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从2014年起,我国连续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1200万人;2016前11个月“就业成绩单”已经非常亮眼,已实现新增就业人数1249万人,如果把同期自然减员345万人算进来,实际的“新就业人员”达到1594万人。然而,我国正处于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的更高级产业结构转型,人力资源的供需结构关系转变是个渐进过程,也是相对滞后的。这就造成目前我国就业“人岗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

        要根本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改变人力资源结构,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劳动者,提高劳动者素质。需要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包括农民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分流人员和高校毕业生等多个层次。同时,还需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训什么人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大学生是新就业人员的重要力量,在大学里面要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辅导,鼓励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传统的建筑业和制造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在下降,需要另辟蹊径,通过信息咨询、技能培训等手段逐步把其引向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其就业的质量。

3  弘扬工匠精神,建设制造强国

        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源关系密切,支撑实体经济的制造业更是需要大批新型技术工人。近年发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制造强国战略,都是为了在新一轮智能与劳动结合的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众所周知,德国成为制造强国,是与其技术工人的强大分不开的,德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不仅从法律层面保障了技工教育,而且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阶段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职业教育重要阶段的专业训练,主要在“双元制培训体系”中以学徒制培训方式实现的。日本也是高度重视技术工人的,日本企业对技术工人的投入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日本企业大多是终身雇佣制,而不是提供高薪去到处挖人,所以企业都愿意花时间去慢慢雕琢这些新员工,这样培养出来的工人,对于企业的需求以及文化了如指掌。

        我国于2015年正式公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报告中提出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但是,这个报告比较注重高中端人才,对俗称“蓝领”的技术工人重视略显不够。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技术工人低人一等”的狭隘观念,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强调脑力和手力并重,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规模巨大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中国产业升级向技术密集型高端制造业转变,支撑未来数十年的经济增长。

4  加大智力投入,实行精准扶贫

        我国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使6亿多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是,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没有脱贫,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精准扶贫就是要坚持中国制度优势,多措并举,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脱贫。从劳动年龄人口的分布看,农村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直接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因此,精准扶贫,关键是要加大智力投入。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做到“一村一品”,即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每一个村都拥有一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产品。而实现“一村一品”的关键,正是需要一批具有生产技能的农民回到农村,艰苦创业。要让返回乡里的农村劳动力有所作为,就要拿出前所未有的魄力,鼓励农民创新创业,根据自身特色和区域特色的产品实现脱贫致富,在经济上得到福利。其前提正是有针对性的技能培养,做到需要什么培养什么,干什么教什么。中国要完成精准扶贫的任务,农村人力资源是重要的方面,智力投入是其基础。只有这样,扶贫措施才能精准,扶贫效果才能持久,农村才能真正致富。

5  促进人力资源流动,推进城乡一体化

        城乡二元结构是长期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前的一个拦路虎,是影响“共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多年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创造了无数财富,却不能充分享受自己劳动带来的福利。又由于较低的经济收入和较低的知识文化背景,使他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受到局限,从城市生活中获得的文化收益也不大。另一方面,目前大学毕业生多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工作,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推进城乡一体化,固然要深化制度变革,例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明确农村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利,等等。然而最关键的还是人,要促进人力资源的充分有效流动。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大学生到乡镇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使之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另一方面,使新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普遍接受并适应新城镇化建设需要的相关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惟有此,才能避免两极分化,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6  深化制度变革,有效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发展最根本地是靠人,而人都是需要激励的。要充分实现“人力资源红利”,根本途径还是深化改革,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要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当前的突出问题是,政策繁多,文件繁多,但对基本制度的变革,尤其是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的变革关注不够。

        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要打破身份限制,明确职业发展路径。现在的用人单位,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人员身份复杂,有编制内的、合同制的、劳务派遣的等等,带来的问题不仅是不能同工同酬,更使得编制外人员看不到发展的空间,对组织缺乏认同感和忠诚度。所谓“工匠精神”本质上就是职业精神,弘扬“工匠精神”主要不是靠竞赛,不是靠说教,而是需要制度的保证。假若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前景,遑论“工匠精神”。所以,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一是要打破身份限制,创造公平的机会,使每个劳动者有公平竞争的机会、成长的机会;二是要明确职业发展路径,让每个劳动者知道发展的前景及每一步的台阶。这样才能使他们对自身发展有较为稳定的预期,进而努力使自身人力资本增值,并在各自岗位上尽展才华。

        薪酬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要让智力劳动获得合理的回报。现在的突出问题是劳动者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贡献与收入分配不完全匹配。所以政府要加强引导,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形成体现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构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成果转化性收入的三元的薪酬体系,使劳动者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的责任、工作的业绩和实际的贡献紧密联系。只有在全社会形成知识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者能够得到合理回报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人力资源才能转化为人力资本,“人力资源红利”才能充分释放。

         总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产业结构的转型,而且是人力资源结构的转型,关键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我们补什么短板?我们最大的短板就是人力资源的短板。补短板也好,补软板也好,我们都要以人为依据。治本的办法还是人,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冯之浚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潜  伟  《科学学研究》副主编     方  新 《科学学研究》主编 )

来源:《科学学研究》,2017年第1期卷首语。《科学学研究》授权刊载。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

  2. “高精尖”人才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土壤

  3. 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

  4. 创新驱动关键:激励人才

  5. 冯之浚:生态文明和生态自觉

  6. 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7. 优化人才体制 释放创新活力

  8. 以制度创新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

  9. 提升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综合化与专业化水平

  10. 按科技创新规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11. 中国科学家为什么不善科普?

  12. 习近平: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

  13. @热点关注【万劲波】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制度

  14. 国家最高科技智库呼之欲出

  15. 中国能源体制改革研究与建议

  16. 网络竞争的重要性已超核竞争

  17.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集体学习

  18. OECD部长级会议提出采取行动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19. 习近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

  20. 习近平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

  21. 建立国家金融安全机制

  22. NSTC发布《21世纪美国国家安全科技与创新战略》报告

  23. 《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

  24. 【专论】筑牢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基础

  25. 信息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26. 习近平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7. 【专论】抢占网络信息技术高地

  28. 傅莹:“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有三个支柱

  29.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30.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获中央编办批准

  31. 中科院副院长张涛调研战略咨询院

  32. 中科院科研合作位列全球科研机构第四

  33.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召开2017年度职工大会

  34. 丹麦发布报告总结未来经济社会与技术发展趋势

  35. 科技发展如何推动国家治理转型

  36. 【专论】新常态下的科技创新治理

  37. 《习近平时代》(廿七):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改革

  38. 科学报国 实现梦想-在"百人计划"入选者国情院情研讨班上的讲话

  39. 李克强:第三方评估整改结果要向国务院汇报

  40. 李克强总理谈第三方评估报告

  41. 汪洋听取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成果汇报

  42. 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相关政策实施情况评估

  43. 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44. 国务院印发《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45. 法国评估2000-2015年间的企业创新支持政策

  46. “创新英国组织”评估英国增材制造研究与创新状况

  47. 兰德公司提出评估科研影响力的综合框架

  48. 美国科学院发布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评估报告

  49. 澳大利亚发布“研究参与评估”试点报告

  50. OECD报告评述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及重点

  51.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

  52. 习近平: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53. 讲好中国故事 必须建构全面透彻有力国际的话语

  54. 【任仲平】未来五年,中国如何处理好“最艰难的工作”

  55. 《自然》提出中国要促进科研与创新需加强科学基础

  56.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57. 2016年度科学技术突破和2017年展望

  58. 中美科研实力比较研究:基于《2016研究前沿》的分析

  59. 中美未来的科研潜在贡献度和潜在引领度分析

  60. 推进基础研究在中国发展

  61. 杨卫:我国已到达世界科学中心的边缘

  62. 习近平主席2017年新年贺词提及中科院多项成果

  63. 姚檀栋院士:将青藏高原研究推向卓越

  64. 丁仲礼:应对雾霾,源头减排是关键

  65. 丁仲礼:气候变化及其背后的利益博弈

  66. 【专论】雾霾倒逼危机治理

  67.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68.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69. 刘卫东:引领包容性全球化新时代

  70. 津渡:诗三首《穿过沼泽地》

  71. 美国第45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就职演说(中英文+视频)

  72. 布鲁金斯学会为特朗普政府提出50项创新政策建议

  73. [专论]决策背景复杂化态势与智库建设科学应对的探讨

  74. 穆荣平:转变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从创新角度思考问题

  75. 潘教峰:科技智库研究的DIIS理论方法

  76. 该怎样增加我国基础研究经费?

  77. 大数据时代的基础科学新变

  78.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79.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80.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英文)

  81. 感恩2016,祝福2017

  82. 迎春祝福,新春再见

  83. 丁酉鸡年,新春大吉!

  84. 【元宵诗词赏析】祝大家元宵快乐!

  85. 首届中国特色镇智库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

  86. 中国科学家为什么不善科普?

  87. 坚定改革信心注重精准施策  提高改革效应放大制度优势

  88.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89. 深化改革的动力在激励机制问题的解决

  90.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91.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全文)

  92. 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93. 统筹推进国企改革和双创工作

  94. 中央出台意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95. 李克强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96. 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97. 白春礼: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98. 科技成果转化精准服务的规律研究

  99. 习近平: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100. 鲁白:急功近利的评价对科学创新和合作的伤害

  101. 王乃彦院士:科技评价对科研诚信的影响

  102. 邓小平:朱镕基是难得懂经济的干才 我不懂只能听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